普洱茶之韵味“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”
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。有句俗语说:“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”。世间万物,名目繁多,世间凡人,爱好各异。人们对于自己喜爱之物,自然别有一番情意在其中。可谓是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。不同的人,对茶的知觉又是各不相同的。茶在苏轼眼里“佳茗似佳人”;吴觉农先生则把茶“视为珍贵、高尚的饮料。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,是一种艺术,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”。对于懂茶、喜茶、爱茶之人,茶也自别有一番韵味。在我这样一个微小如一粒尘埃的爱茶人心中,茶之韵味是“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”的。
茶之韵,是看不见、摸不着的,一旦置身于清香袅袅的茶韵中,周身的细胞完全沉浸在“可遇而不可求”的茶缘里!铁观音的音韵、大红袍的岩韵、普洱茶的陈韵,绿茶的清韵、香馥若兰,沁人心脾,齿间流芳,回味无穷……
首先谈谈感觉和知觉与茶韵的关系。“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,它来自与感觉,但还是不同于感觉。感觉是反应事物的个别属性,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。”我常约三、五知己来品茶,有懂茶的,有从来就不喜欢茶的。同一种茶,我们品时有清香幽雅、飘而不腻、入口穿鼻、醇厚甘润而有回韵,滋味醇厚浓烈,入口回甘喉韵强,香气馥郁持久。可让不懂茶的朋友分享,就只会说“香,别的没有什么味!”这就是区别。感觉是单一的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,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。这也是茶之韵味的玄妙感受,有的是“月印千江水,千江月不同”,有的是“浮光耀金”,有的“静影沉壁”,有的“江清月近人”,有的“水浅鱼读月”,有的“月穿江底水无痕”,有的“江云有影月含羞”,有的则“雨暗苍江晚来清,白云明月露全真”。月只一轮,映像各异;茶之韵味,感觉相似,知觉不同,每人自有他的美妙体验。
我还是偏爱苏轼的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。万般风情的茶韵,令人消魂。人想人时,那是心底涌起的浓烈而绵长的呼唤,或亲情、或友情、或爱情,会把对方的形象浸泡于视觉记忆中甚至是嗅觉记忆中,是那样的具象而真切,宛若眼前;而想佳茗时,更多的是味觉和嗅觉记忆,一种朦胧的不可或缺的记忆。佳茗耶?佳人乎?走进茶的世界,畅游茶的海洋,很难再拔出脚来。铁观音有时像山东大汉,浓郁豪爽,有时又似娇艳欲滴、风情万种的美人;碧螺春如江南女子,典雅温婉;八仙茶象邻家女孩,阵阵透出冰清玉洁、若隐若现的体香;老观音、大红袍又如城府很深的文人雅士,奏出铿铿锵锵的音律……作为欣赏者,我们简直就象在欣赏羞花闭月之容,沉鱼落雁之貌,会让人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赏心悦目之感,继而引发你捧回家与之日夜相伴的冲动。更可贵的是,这种冲动不是出于占有欲的驱使,而是被她扑面而来的美轮美奂的气质所吸引,所征服,所震撼,于是乎在潜意识底层泛起拥有的直觉。
近来对陈年普洱茶情有独钟,分享下自己的随笔:
普洱茶是客体,泡在那里。作为观赏者,我们在欣赏,在探究,在寻问,她究竟美在哪里?赏来赏去,不自觉地会产生主客体的错位:仿佛她成为欣赏者,我们成为被欣赏者。她甚至对于我们带出几分蔑视,几分不屑,在欣赏我们的欣赏,在看我们的看,在审视我们的审视;而我们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作为欣赏者的自信与休闲,似乎在潜意识底层迅速检查一遍我的言行,看看哪句话说错了,哪个念头不该冒出来,又在是自惭形秽……缓过神来后,情也被她俘虏,被她看穿,一根根旗枪也变成蒙娜丽莎的那双眼睛和“永恒的微笑”。
普洱茶之韵,是于山野之中身心沐浴万物精灵、清新之气,而又找不到源头何在的徜徉,鼻嗅玉兰之香而不可将之置于掌心把玩的一种欣赏,是远望美人只能欣赏而不能将之揽于怀中的一种畅想,更是一种永远让你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妙绝伦的空中交响。
哦,佳茗似佳人。走进你,嗅着你的芬芳;离开你,嚼着你的余香,总是魂牵梦绕,难割难舍,难以释怀……
上一篇:日本茶道的饮食文化
下一篇:没有了